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活动预告 | 9月30日,《跟名家学书法•徐无闻临帖经典系列》新书发布会暨《徐无闻临帖集萃》手卷展!

发布人:荣宝斋成都 时间:2020-09-25



2020年9月30日 上午 10:00


荣宝斋咖啡书屋

成都市青羊区草堂东路45号


作 者 介 绍



徐无闻先生旧照
徐无闻(1931-1993),四川成都人。字嘉龄,号无闻。原名永年,三十耳聋更名无闻,室号守墨居、烛明室、歌商颂室等。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和书法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篆刻家。在文字学、金石学、碑帖鉴定、书法、篆刻、诗词、绘画、教育、收藏等领域都有全面的研究,是当代一位全能型的学者,对艺术界、学术界、文博界及教育界皆有巨大影响,是二十世纪巴蜀书法、篆刻的代表人物,代表了学者型书法家的典型形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不少学生已成为全国各地高校书法篆刻专业的硕士、博士导师,或担任艺术院校领导和专业部门负责人,为我国书法艺术教育和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出版著作有《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甲金篆隶大字典》《殷墟甲骨书法选》《东坡选集》《书法教程》《白石道人歌曲》《徐无闻批注唐人万首绝句选》《兰亭序集联》《徐无闻印存》《徐藏金石集拓》《锦里篆刻徵存》《玉局邨舍印存》《方介堪自选印谱》《沈尹黙先生入蜀词墨迹》《寰宇贞石图校注》《徐无闻论文集》《二十世纪四川书法名家徐无闻》等数十种。生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评委,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印社名誉社长等。
徐无闻先生是一位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很高成就的学者,亦是在多方面卓有建树的学者型书法大家,各体皆擅,技法精熟,推崇尊古尚雅,坚持自然创新。尤其是对优秀传统碑帖的临摹更是达到炉火纯青,『惟精惟一』的境界。

图 书 简 介


此丛书精选了徐无闻先生众多临帖作品中的十件极具代表性的优秀碑帖临本,分别是《秦公簋·者钟·长安张家坡青铜器群铭文》、《中山王鼎·彝壶铭文》、《秦李斯峄山碑·唐李阳冰三坟记选临》、《汉封龙山颂》、《王羲之法帖选临》、《章草出师颂·张旭·怀素草书》、《唐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善才寺碑》、《唐孙过庭书谱》、《唐李邕李思训碑》、《宋黄庭坚松风阁》,十辑临本集中反映了徐无闻先生生前在书法领域的研究学习、借鉴活用以及在教学中认识和实践的轨迹,不管是对于书法初学者,或是专业书法家,都是极好的临写范本,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值得欣赏和收藏的珍贵资料。

内 容 欣 赏


图选自第1辑《秦公簋·者钟·长安张家坡青铜器群铭文》

徐无闻先生《秦公簋》临品作于 1967 年 9 月,此临本注重实临,并对铭文的考释作出梳理。徐先生认为此器“书法之美嗟可与猎碣并论”,更提出了“范字说”,即“铸器时先刻单字为印,印于范上,实后世活板之权舆也”,此法先于毕昇造字术千余年,由此可见徐先生严谨的学者风范。

图选自第2辑《中山王鼎·彝壶铭文》

图选自第2辑《中山王鼎·彝壶铭文》

中山王鼎、彝壶于 1977 年在河北平山县西灵山考古发掘中出土,是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中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中山王鼎的铭文达 469 字;中山王彝壶的铭文 450 字。中山王青铜器铭文具有集众篆体美于一身的特点,上承金文之变迁,下启秦统一小篆之先河,是篆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徐无闻先生所临二器铭文,笔画清劲流畅,精到洗练,金石气息弥漫其间,具有强烈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

图选自第3辑《秦李斯峄山碑·唐李阳冰三坟记选临》

图选自第3秦李斯峄山碑·唐李阳冰三坟记选临

三坟记》是唐代李阳冰的代表作品,是古今书法爱好者学习小篆的优秀范本,对于初学篆书者极有助益。徐先生临本多中锋取劲,偶借侧锋取妍,藏头护尾,行笔稳健,具有“庙堂”气息。细品先生所临 , 篆书之张力与弹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细观临本,徐先生的篆书线条有着“跃出纸面的立体感”,含韧坚净,骨气峥嵘,具有百折不挠之气质,被大家所共赞。
图选自第5辑《王羲之法帖选临》
徐无闻先生书法艺术为二王正脉,其对于二王书法的临摹从未间断过。先生认为,“行书必以羲献为宗,反复临写《丧乱帖》《孔侍中帖》《二谢帖》《频有哀祸帖》诸帖,可得笔法。临《兰亭》及《圣教》,可尽体势。参之以唐太宗《温泉铭》和米南宫墨迹,三年可望有成”。他临摹了大量二王作品,充分显示出他多年浸淫二王书法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徐无闻先生不但重视摹写之法,学习传统,有较为扎实的摹写功夫,更注重探究技法的丰富性,认真研究和学习古代书法名作中丰富多样的笔法。将先生所临之书与古人所传原帖进行对比,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的练习,必然有所裨益。

图选自第6辑《章草出师颂·张旭·怀素草书》
草书是最能体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一种书体,草书的学习也须经过临摹。徐无闻先生所临狂草作品,字形精准,无一笔懈怠,笔画的粗细、轻重、刚柔,结体之疏密、开合等都是原范本的真实再现;章法更是严格遵照范本,故能得范本之行气,通篇元气淋漓,气息贯通。

图选自第7辑《唐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善才寺碑》

作为初唐杰出的书法家之一,褚遂良的书法一直受到后世的追捧与效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徐无闻先生之书法从褚遂良得力颇多,点画婉丽,笔力遒健,既有褚遂良之跳宕恣肆,而润之以温雅淳厚之气。细细观察临本,褚体笔势之往来、笔法之跳宕、气韵之通脱连贯皆在眼前。借此入手,上溯原碑,为研习之佳法。

图选自第8辑《唐孙过庭书谱》

图选自第8辑《唐孙过庭书谱》

《书谱》从唐代开始就受到高度关注。后世普遍认为孙过庭书宗二王,凡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徐无闻先生在篆、隶、楷、行诸体之外,对《书谱》素所喜好,他于《书谱》反复研究,多所临写,今次所印出者,即是其一。先生临本不仅充分传达了原作使转的关捩,而又适度加强了“迟留”和“劲速”关系的处理,在行笔的转折呼应上交代得更加清晰。此临本是我们学习徐无闻先生临帖艺术和草书艺术的珍贵资料,也是我们进入孙过庭《书谱》原作,赏会其奥窔的一道津梁。

图选自第9辑《唐李邕李思训碑》

《李思训碑》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代表作。李邕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王羲之开创的行书隽秀风格之后,又有新的突破,可视为行书劲爽派之滥觞。徐无闻先生临写《李思训碑》,笔法纵迈俊逸,锋颖凌厉,方圆互生,神清气爽。其结体紧随原拓,略呈斜势,茂密挺拔而不失庄严;总体气势阔绰,纵横自如,真正做到了心摹手追,形神兼备。由此作引导,我们学习李邕行书及其他同类书风经典,必将事半而功倍。

图选自第10辑《宋黄庭坚松风阁》

此《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为徐无闻先生 1986 年年届 55 岁时所临。临作既忠于原作,又不乏匠心卓见,其用笔、结字可谓神形兼备,其章法形式较之原帖似更完美。如原帖第 15 行“卧僧毡泉”布白略显堵塞,先生在临帖时进行调整,按照黄庭坚的章法布局之理重新安排。又如原帖的第 18 行,从章法来看不仅略显疏松,且衍一误字“早”,徐先生随机应变,将章法调整还原,使得临作在整体上与原帖似别无二致。此临帖作品,不仅体现了先生极高的书法艺术造诣和追求完美的品格,更是先生治学严谨不苟精神的显现。故此临帖作品不仅是技法的彰显,更是其道心之外化。
认真研读徐无闻先生临帖作品,不仅有利于我们对原帖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此临帖作品所流露出的先生对于临帖、书法乃至对于治学的态度和精神无不具有典范作用。


往期推荐

文房 | 笔:执笔书天下,挥毫写乾坤!

文房 | 墨:一块好墨,融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

文房 | 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文房 | 砚:方寸间有乾坤,一方砚台,一份初心!

文房 | 镇纸:一双界尺立规矩,三尺镇纸压八方!


书画、展览、文房

木版水印、字画修复

寻根中国文化,展现传统魅力

成都荣宝斋

期待你的光临 

荣宝斋·成都

地址:成都市草堂东路18号3号楼2层

暂停使用

电话:86638999 - 8007   宣传部  

邮箱:cdrbz@sina.com

官网:www.rbzc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