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水印简介

1. 起源与发展

       木版水印是中国传统特有的版画印刷技艺。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木版水印字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唐代,单色木版印刷已具有相当水平;明末以十竹斋为代表的“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表明了技术上更大的进步。

       木版水印技艺是从印制诗笺开始的。所谓诗笺,就是带有暗花和格纹的信纸,是传统文人常用之物。进入20世纪30年代,诗笺的颓败之势日渐显现,旧有的店铺已经大多不再印制,技艺高深的技师也相继故去,木版水印技艺面临消失的危险。一向对版画情有独钟的鲁迅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1933年,郑振铎受鲁迅之托,在京城遍寻能够印制精美诗笺的场所,最后找到了当时还是南纸店的荣宝斋。在荣宝斋上下的通力配合下,两位先生的愿望最终实现了,木版水印这一民族遗产也得以留世。通过这次印制,荣宝斋重新积聚了木版水印的技术力量。

       至上世纪40年代,荣宝斋为张大千印制《敦煌供养人》使这一技艺重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1941年,张大千携妻子家眷赴敦煌,先后临摹276件敦煌壁画。面对众多求画者,张大千却不愿出售其中任何一幅。此时,与张大千过从甚密的荣宝斋经理王仁山提出以木版水印印制他的敦煌壁画。最后,在荣宝斋水印技师田永庆多次试印之下,《敦煌供养人》的木版水印画赢得了张大千的赞许和信任,同时也完成了木版水印从印制诗笺到印制中国书画的重大转折,震动了整个文化界。

       此后,为了复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宝级书画,宝斋又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发明了印绢上水法,攻克了绢画印制的技术难关。清代王云的《月色楼阁》是复制成功的第一幅绢本木版水印作品。此幅作品开印制绢本国画之先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铺平了一条走向木版水印技术巅峰的道路。

       2. 荣宝斋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技艺是荣宝斋在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起来的特殊印刷术。光绪丙申年(1896年),荣宝斋在琉璃厂井院胡同二号设立了“荣宝斋帖套作”,组织刻印人员,继承传统“饾版”印刷技术,装帧加工帖套,自刻自印诗笺信笺,为木版水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荣宝斋木版水印发展一百一十余年,事业代代相传,技艺日益精进。从原来只能印制大不盈尺的诗笺信笺,逐步发展到能够印制丈余巨幅;从原来只能印制纸本书画,逐步发展到能够印制绢本重彩。现木版水印成为荣宝斋核心业务之一,技艺已传承至第六代,可印制书画品种达五千余种之多。由于这项技艺始终基于手工进行,国务院于2006年授予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木版水印画的制作过程,是根据原作笔迹的粗细曲直、枯润刚柔以及深浅浓淡变化进行分版勾描,而后刻成若干块版,再对照原作由浅入深,依次叠印,力求追肖和体现原作面貌及神韵。它以其独特的技艺表现了中国画笔墨淋漓、气势豪放、隽秀典雅、细密谨严的神形和气韵。成品几可乱真,堪称“天下真迹一等”,代表了中国传统书画作品临摹的最高境界。

荣宝斋制作的木版水印画名扬海内外,最著名的要数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复制过程历时8年,雕刻木版1667块,套印6000多次,使用了与原画完全相同的材料和珍贵颜料。荣宝斋的木版画多次出国展出,也远销国内外,并被众多国家博物馆收藏。

目前荣宝斋水印中心规模已达到50余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人;北京市市级传承人1人;首席技师1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3人;技术小能手1人。在这一批骨干力量当中有累积三十余年丰富经验的大师,也有睿智勤谨的技师。他们带领着木版水印团队日复一日地刻苦钻研,期望为木版水印爱好者和广大书画爱好者们带来更加出色的木版水印佳作。

       3. 制作工艺/过程

       勾描:勾描是木版水印的基础。第一步先把画稿上不同的笔触和颜色进行分版,凡同一色调的笔迹均划归于一套版内,原作上有多少颜色层次,就描成多少张稿子,即分成几套版。色彩简单的画面有二三套至八九套不等,画面工细复杂的要分到几十套,大幅的甚至要分到几百套到上千套。为了如实地再现原作精神,依照作品的不同,把各套版面的线条和轮廓用墨线分别勾在半透明的燕皮纸上。勾描时无论原作多么繁复工细,线条多么粗犷写意,都要把精微之处描绘出来,把作品的笔墨情趣如实反映出来。

       雕刻:将勾描好的墨稿粘在木板上付刻。雕刻所选用的板材,大都选用梨木,其表面要刨得平整光滑。雕刻者以月牙形的刻刀在木板上进行精雕细刻。要求操刀如笔,能灵活掌握走刀力度,通过刀的走向和力度的变化,将线条的转折、顿挫雕刻出来。此外,雕刻者除依据墨线一丝不苟地雕刻外,还需参看原作,细心领会,只有这样才能把原作的笔法和特征传达得惟妙惟肖。

       印刷:各分版刻成后,需依次逐版套印成画。印刷作为最后的工序,可以说是最为精妙的,它要求印刷者不仅要有熟练的印刷操作技术,而且要熟知绘画的技法,这样才能应对作品中一些微妙的细节和浓淡干湿的变化,复制出原作所特有的艺术风格。操作中,要求技师能准确把握水印工具的快慢节奏和力度变化,同时还要能整体控制周围的湿度,以确保水印作品的质量水平。

       装裱:印制完成的作品,需要经过装裱后再走向市场。书画装裱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装潢工艺。经过装裱的作品不但便于悬挂,还有保护作品与烘托画面效果的作用。装裱师根据画面艺术效果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绢、绫、锦等装裱材料,并按原作分类,装裱成立轴、横披、册页等民族形式,也可托裱后装框,使水印制品的装饰与作品的内容相融合。